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更好作用,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责任所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努力做好“六个一”。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企国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更高历史使命的要求。席大大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这“六个力量”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定位,是对国有企业地位作用的新期待,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新方向。国有企业要担负起“六个力量”的历史使命,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更高发展质量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供给侧。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无法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高端高质的新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更高水平的服务,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更高奋斗目标的要求。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必然要求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必须要扛起来的历史责任。
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更好作用,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责任所在。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企业要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唯有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努力做好“六个一”。
围绕一条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席大大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主攻方向,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通过去产能优化供给结构、去库存清除供给冗余、去杠杆确保供给安全、降成本提升供给能力、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升级。
找准一个突破口: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席大大总书记对此明确指出,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这既是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国有企业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已明确,相关细则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应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或可能的利益输送等方面急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判断标准和容错机制,同时,要防止出现简单的股权多元化为混而混。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股权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和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以更好达到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目的。
构建一项新机制:建立更加市场化的用人机制。企业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活力与动力这一根本问题。深化企业内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三能”改革,难点是领导干部的“能下”,关键在于建立完善市场化用人和考核机制,用好“能上能下”的指挥棒,推进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用人机制的核心在于抓住“关键少数”,国有企业要着力培养企业家精神、有效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大力实行经理层的市场化选聘和退出机制,以此打造一批适应市场化要求、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企业家型领导干部队伍,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关键人才支撑。
聚焦一个关键战略: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抢抓未来发展机遇,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即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作为市场创新主体,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必须加大创新投入、吸引和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打好一场攻坚战:打好防控经营风险的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席大大总书记强调,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风险是首要之战,重点在于防控金融风险。国有企业经过多年快速扩张式发展,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如资产负债率高、劳动生产率低、债务风险大、处僵脱困任务重、法律诉讼案件增加快、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复杂难解等等,这些风险如不能有效防范,很有可能就是前进道路上的定时炸弹。国有企业必须按照席大大总书记的要求,把防范化解重大经营风险作为重点工作、首要之战,确保实现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平稳过渡。
确立一个根本保障: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具体路径,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从时间角度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自始至终;从空间角度看,把党的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全面覆盖。这既加强了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侧重在治理架构层面贯彻党在企业发展上的意图,同时又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留有足够的空间,更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之“特殊优势”所在,其核心就是通过政治优势的发挥更好地转变为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就是,中国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更需要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决心和勇气。深化国企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有企业必须按席大大总书记要求,争做改革创新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读懂改革规律、掌握改革本领,更加自觉、坚定地推进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更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作者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